#1
|
||||
|
||||
視野+活力=台灣實力
【撰文/莊重(資深評論者)】
「塔信」﹑「塔克辛」﹑「戴克辛」?注意國際新聞的朋友﹐可能會有一點「霧煞煞」﹐到底這是不是同一個人? 其實這是同一個人的同名異譯﹐他是聲稱不再爭取續任的泰國總理﹐他的英文名字叫Thaksin。 由於同音異譯﹐三大報各自為政﹐聯合報就叫塔信﹑自由時報塔克辛﹑中國時報就叫戴克辛﹐讀者霧煞煞是他家的事﹐反正翻譯就是要和其他報不同﹐以示權威。 那麼﹐上網查詢資料時﹐到底要用那個關鍵詞?塔信﹑塔克辛﹐還是戴克辛?這樣的不便﹐台灣媒體是不會在意的。 泰國是台灣在東南亞的重要鄰邦﹐經貿﹑觀光往來密切﹐一個唯一做滿任期且係民主選舉產生的代議政治﹐而非以往派閥政治協商產生的總理的下台新聞﹐當然值得台灣人關心﹐但是台灣的媒體﹑台灣的國人﹐有多少國際觀? 台灣的外交部長可以把「我思故我在」﹐從法國笛卡兒乾坤大挪移譯成德國的康德﹐貽笑大方。我們的媒體可以透過「報業協會」﹐來統一重要外譯名詞﹐但大家卻偏編各持己見﹐困擾讀者﹐淆亂視聽﹐這也顯示台灣媒體各自為政的自私。 喊了這麼多年的「南進政策」﹐有人對「東協一加三」或「博鰲會議」了解嗎?又有多少人知道塔信﹑塔克辛﹑戴克辛的中文名字叫做「邱達新」? 如果我們依舊以不用功﹑不用心的態度﹐在說政治﹑拼經濟﹐又如何在全球化的社會展現國際視野? 台灣以海洋國家自詡﹐想走出去﹐卻小鼻子小眼睛﹑格局太小﹑視野太低﹑見識不深﹐這才是真正「台灣人的悲哀」。 台灣勉強說來﹐有「活力」(Vigor)沒視野(Vision)﹐電視的國際新聞只是類似「丹麥大力士會拖動幾部大卡車」﹐「日本的歐吉桑娶了12個太太」的國際新聞﹐不要說「京都議定書」﹑「蒙特婁公約」了﹐就連泰國總理的名字都要搞分歧﹐這樣台灣要如何站在制高點? 正如王荊公的詩:「為何浮雲不遮眼﹐只緣自在最高層」﹐台灣欠缺這種高超視野﹐就算再有活力﹐也只是「台勞」而已!? 【本文轉載自動腦雜誌2006年5月號 第361輯!】
__________________
A.一文請勿多貼。 B.請選擇相關屬性的版面發文。 C.各類廣告有專版,請勿隨意發至不相干之版面。 ---------------------------------------------- 發佈您網站的新聞請到 What's New 新聞發佈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