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長俱樂部:站长论坛


返回   站長俱樂部:站长论坛 > 網站經營區 > 網站經營管理綜合討論 > 論壇社群經營與管理
Blog 論壇幫助 社區 日曆事件 今日新文章 搜尋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1  
舊 2007-06-29, 03:40 AM
哈啦 的頭像
哈啦 哈啦 目前離線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5-12-25
文章: 2,892
Blog 文章: 1
預設 台灣的PTT效應 - Chapter 1(轉)

好文,很可惜今天才看到它,特此轉貼。
原文在此。

無論從甚麼樣的角度來看,PTT這個BBS站都算台灣資訊網路界的一大奇蹟,從以前草創時期沒有多少使用者,到現在隨時都有六萬人掛站的超級大站 ,這十年間的成長實在令人訝異,還依稀記得PTT大概是Mr. Saturday剛進大學的那一年開始起飛,那個時候的上線人數並沒有像現在如此可觀,單日能夠衝高到數千人已算罕見。幾日前台灣有些關於PTT的報導,據估計現在使用者人數已經有75萬人,算起來台灣不過兩千三百萬人,約莫每30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使用PTT。這樣的比例實在不算小。BBS對於我們那個時候的大學生活也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上大學之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BBS,不過上大學開學才沒幾天,馬上就學會上B打B了,也是因為BBS在使用上實在是太容易上手了。所以那個時候,不上BBS的人總是會被班上或多或少認為是個怪人或是孤癖的人,很多資訊和班上八卦不上BBS也根本沒有辦法跟上,BBS儼然成了大學生的全民運動。那個時候系上的老師覺得我們大學生實在是很怪,明明聊天的對象就坐在你的對面,為什麼我們不開口直接對話,而要在BBS丟水球丟個半天呢?只能說,這真的是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文化。這代表的是一種網路時代來臨、使用者上網行為丕變的轉戾點。至少對於台灣廣大的網民們來說是這樣。

相當神奇的一件事情是,台灣的PTT並沒有因為全球資訊網技術逐漸進步而被淘汰,反而到了今日成長更加茁壯,連無名小站都是靠PTT這個老大哥捧紅的。很多人也在PTT上面做起了生意,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special interest group在PTT上面群聚,彼此分享資訊。一堆的記者現在每天都在PTT逡巡,看看最近鄉民們又在做些甚麼事情、談些甚麼樣的話題,或是看看鄉民們對於一些即時新聞的評論,然後拿起相機拍下BBS的畫面放到電視新聞上播放,也有的記者跑到PTT上面去抄一些網友內容不錯的文章,恣意加到自己的報導裡面。雖然在這邊可以看到台灣記者的外行和不專業(所以現在八卦板很多人都會推文叫記者不要到板上抄文章,也有人直接在上面稱記者為《妓者》,也有一群人開了Media-Chaos板來專門罵台灣一些腦殘的記者),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同時也看到了PTT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程度。Instant Messenger風行、網路技術的更多元化及成熟,似乎完全沒有對PTT造成衝擊。毫無疑問地,PTT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程度,促進了台灣資訊的交流和許多經濟活動。但是這裡Mr. Saturday要拋出一個議題,討論PTT對於台灣的其他一些可能是負面的效應。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但是我覺得值得我們深思。Mr. Saturday也希望後續關於PTT的文章能夠繼續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首先讓我想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PTT是否扼殺了許多台灣網路產業的機會?為什麼會想到這個問題,我想很大的一個觸發點是我這段時間在矽谷還有美國的所見所聞。我剛到國外就感受到一個與台灣網路界相當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在國外,沒有人在用BBS。這對於我們一些台灣和大陸學生來講實在是太震撼了,不用BBS!?天啊,那是要怎麼樣跟同學交流啊!?資訊又應該從哪裡取得哩!?他們大學生又都是在網路世界的甚麼地方群聚和逗留?後來發現,美國的大學生,最常駐足的地方就是Facebook,這是美國目前大學生最愛的social network,重要程度就像是台灣的PTT之於台灣大學生一般,在這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用Facebook,你在這邊就整個遜掉了。Facebook不僅是個人的blog和相片分享平台,同時也提供了超強的社群搜尋功能,Mr. Saturday之前在這邊上課的時候,Facebook可以幫你找到你現在修的課程裡有使用Facebook的所有同學。看到這個功能,真的令人相當震撼,這代表甚麼?代表的是Facebook已經等於跟美國各大學的學生資料庫連線了!在台灣,我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功能,同樣的功能,在PTT上的做法會是甚麼?大家都知道,就是授課老師或是學生到PTT的某個角落開一個小小的課程板,然後同學們有一搭沒一搭地出現在板上自我介紹,大部分的同學在課程結束後就再也不連絡,課程的版也廢掉,變成廣告充斥的爛板再也沒人管。

這樣子技術的差異就直接造就了social network緊密程度的差異,在Facebook上,你真的是一個人,大家可以知道你的喜好、看到你的照片、透過你的文章了解你的思想、跟你對話、跟你建立起一個永恆的連結,你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這些都是拜現在Web技術成熟所致。然而在PTT上,你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匿名ID,除了認識你的人之外,你的ID對於大部分的鄉民完全沒有意義。甚至於有很多人在PTT上面註冊了很多免洗ID,去一些板上鬧板,作一些無謂的事情。結果現在PTT上,也就只有少數明星ID是大家所認得的,偶爾真實生活中的記者會想辦法請這些PTT名人露露臉,大家看過這些新聞之後沒多久也就完全淡忘了。Mr. Saturday認為,PTT與現在Web 2.0的精神在某些方面,完全是大相逕庭。以上面的討論延伸出來的就是一個大問題,PTT並沒有像Facebook那樣,讓鄉民們真正建立起有用的連結,成為一個真正的social network,主要的問題就是來自於BBS的低技術性和先天匿名的特性,讓這些連結變得薄弱且短暫,甚至於因此沒有辦法像Facebook那樣直接促成實體世界中的連結。雖然PTT很多版都會版聚,也有很多版是直接針對實體世界的連結而成立,但是這樣的數量比起Web和搜尋引擎所能建立起的連結數量,實在是差了太多。所以我認為,PTT有很多的流量並沒有轉換成在真實世界中實質上有價值的東西,這些都是浪費掉的流量,相當可惜。有人會說,那無名小站呢?無名小站這個social network夠厲害了吧?不過很遺憾的是,無名小站根本就稱不上是social network,使用者不僅在上面沒有辦法輕易透過群組搜尋找到自己的朋友,就連想要把朋友加入自己的好友名單時,都要透過自己手動Key in好友的ID名稱。無名小站完全沒有提供給使用者一個方便使用的介面讓使用者在上面建立起與其他人的連結。這個當初靠美女圖分享和PTT Beauty板捧紅的站,從成立以來,便再也沒有技術上的進步,就跟PTT一樣,我認為無名小站也浪費了許多台灣網路的流量,縱使吸引了這麼多的使用者,卻沒有再採用更進步的技術把流量轉換成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問題就是我想要探討的PTT效應,這些效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更多的時候,可能既是正面也是負面的。這些效應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影響著我們。上面提到的連結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還有相當多的效應等著我們去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
A.一文請勿多貼。
B.請選擇相關屬性的版面發文。
C.各類廣告有專版,請勿隨意發至不相干之版面。
----------------------------------------------
發佈您網站的新聞請到 What's New 新聞發佈網來。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2  
舊 2007-06-29, 03:41 AM
哈啦 的頭像
哈啦 哈啦 目前離線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5-12-25
文章: 2,892
Blog 文章: 1
預設

原文在此。

台灣的PTT效應 - Chapter 2
Feb 10th, 2007 by Days

Posted by Mr. Saturday

PTT不會被取代,也不需要被取代,做為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PTT是非常成功的,快速而且方便。PTT不需要商業化,也可以創造出很大的價值,有價值並不代表營利,這些是我一直堅持的論點。國內外有很多Venture Capital都在評估買下PTT後可以創造出來的商業價值,躍躍欲試。但是就Mr. Saturday跟一些VC打聽過後得到的消息來看。PTT到了現在一直沒有被商業化,一方面是因為PTT管理者秉持資訊自由分享不受商業力量干擾的堅持,一方面是因為VC也覺得PTT商業化後實在沒啥利可圖。於是PTT就這樣一直到了今天。PTT上面大部分的看板對於廣告進入單純的資訊分享空間深惡痛絕,商業化之後鄉民們反彈的程度可想而知。

上一篇文章有談到流量,Mr. Saturday不得不再次強調流量是中立的,不同的應用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前一篇文章主要想要探討和拋出的議題是:流量可以怎麼樣被運用?同樣的流量轉移到Web上面,會產生怎麼樣的效果?PTT已經連結了台灣的眾多網民,但是緊密程度因為匿名的關係,發展相當有限。就像之前說的,人脈連結對於每個人都有價值,這跟營利和商業化毫無關係。每人每天貢獻給網路的流量是有限的,PTT本身吸收了大量的流量,但是因為先天的限制很難真正發展成social network,另外無名小站也佔去了台灣大部分的流量,但是無名小站卻不知進取、坐擁金礦卻不向下挖、不想辦法發展成一個連結使用者的完整的social network,每天就是把精力耗在處理設計不良頻頻出錯的系統和挨使用者的砲轟,白白浪費這麼多的流量。這兩者合併起來的效應會讓台灣難以發展出一個真正龐大且健全的人際連結網。畢竟台灣的人口數,很難再匯集這麼多的力量在同一個地方,撐起類似的超級大站。


另外要來談談文章,首先請大家想想:你在PTT寫了一篇被推爆的好文章,過多久會被其他文章淹掉?你是否曾經寫了一篇好文,卻對於文章很快消失在版面上覺得小小的挫折和失望,希望更多人能看到?Mr. Saturday曾經在gossiping板發了一篇推文不少,也被收錄在精華區的文章,但是那篇文章10個小時之內就消失無蹤,被M起來也沒用。於是我注意到了一個問題:你的好文章搜尋引擎找得到嗎?找到了之後,你的文章在搜尋引擎的排名在哪裡?台灣BBS上面的好文章多到數不盡,但是很多都被埋沒,一但你PO文的時間點沒有讓你的文章被有效地轉錄,進而流傳到World Wide Web上,你的好文章不會被太多人讀到,在搜尋引擎的排名自然也低。搜尋經濟的時代,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搜尋引擎上的排名,PTT中有太多的好文章不應該在搜尋引擎上只得到那麼低的排名。這些高品質的文章應該透過搜尋引擎被找到,然後被廣泛地閱讀。這不也是一種彰顯價值的概念嗎?而且是透過好文章讓台灣人閱讀的東西更有價值。自從Link Analysis和PageRank演算法出現以來,連結分析在網路各應用領域已經是舉足輕重的角色,很多人連結到你的Content,搜尋引擎就會知道你的文章相當重要,在搜尋引擎的排名就會往前。回頭看PTT的一篇好文章,其實只要在站內有很多人轉錄該篇文章,實際上已經對該文章做出了很好的評價,但是這樣的評價並沒有給搜尋引擎知道。甚至連PTT自己也不知道,這樣下來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好文章所佔的位置跟一行文兩行文沒有區別。時間一過,你的文章就被淹沒,但是這篇文章交給搜尋引擎去處理的話,留下的卻是永久的評價和連結。PTT有自成一格的文章彙整服務可以讓使用者根據關鍵字來訂閱文章,但是我相信你的文章直接出現在搜尋引擎的頂端會更有用,全世界閱讀到你的文章的人也會更多。另一方面,PTT發展出來的推文系統能不能當成是一種評價的機制?其實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個潛在的隱憂,就是推文系統的快速,造成了許多廉價的評價和不知所謂的評價(像是那些紅白大戰搞出來的被推爆或是噓爆的文章),這樣的評價如果轉移成連結分析,就會造成錯誤的結果。

只能說台灣或是華人的文化對於整個網路生態的發展真的造成很大的影響,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台灣人用了部落格,卻也鮮少以真名示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灣的文化比起歐美畢竟相對保守許多,美國人幾乎每個人都把自己真正的名字放在blog,即使是在網路上的討論,也是採取以真實身分直接面對面的方式對談。保守的因素造成台灣的BBS盛行,畢竟匿名滿足了大多數人低調保守的先天特質。大陸BBS始終盛行,想必也是這個原因。東西文化的差異,對於網路生態和平台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和差異,以及不可逆的走向。
__________________
A.一文請勿多貼。
B.請選擇相關屬性的版面發文。
C.各類廣告有專版,請勿隨意發至不相干之版面。
----------------------------------------------
發佈您網站的新聞請到 What's New 新聞發佈網來。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3  
舊 2007-06-29, 03:42 AM
哈啦 的頭像
哈啦 哈啦 目前離線
論壇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05-12-25
文章: 2,892
Blog 文章: 1
預設

原文在此。

台灣的PTT效應 - Chapter 3
Feb 24th, 2007 by Days

Posted by Mr. Saturday

Digg是一家在矽谷新興的一個分享平台,由Kevin Rose於2004年12月創辦,主要讓網友在上面分享科技以及科技相關的文章,這種網站又被稱作social content website。Digg在矽谷是相當成功的網站,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最近台灣火紅的Hemidemi也是一個類似的Social content website,不過功能上尚不及Digg完整。

網路上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報導 Digg Effect(Digg效應),這個效應講的就是,一些網站突然的流量爆增,是因為有人把該網站的內容分享到Digg上面去了,大家可以看看下面某個網站一段時間的流量圖,可以注意到流量的走向中有兩個突然出現的不自然的尖峰。這兩個高峰就是Digg Effect發生作用的時間點,也就是在那個時間,有人把該網站的內容或是文章分享到Digg上面去了,而且有不少的人透過Digg閱覽該內容,或是造訪該網站。於是就造成了突然之間流量的爆增。



這個情境在台灣的網路環境上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PTT的表特(Beauty)板不就恰恰有著同樣的效應嗎?無名小站上面的正妹相簿靠著表特板的分享讓人氣一飛衝天,一天往往可達上萬人次觀賞。無名小站同時也因為這個版把PTT上面的部分流量導到自己這邊來。所謂的Digg效應,在台灣早就有相對應的PTT效應了!而且這個效應還造就了今日的無名小站。BBS和Web交織出來的這種奇特效應,除了PTT盛行的台灣之外,世界上難有第二個類似的案例。當然PTT與Digg最大的不同點是顯而易見的,在PTT上面的分享方式不過就是post個連結到板上讓大家去連。在Hemidemi和Digg上面就有著比較Fancy的介面和對於一篇文章或是一個書簽的評價機制。

PTT現在對於文章的評價機制就如同先前提到的,還是用簡單的推文來達成。由於先天上是一個電子佈告欄系統,PTT一篇文章相關的評價和後續討論並不會匯集在同一個點或是頁面上,讓使用者可以像在網路上那樣,對於同樣一篇文章的相關訊息可以在同一個頁面一次瀏覽,也可以看到有誰訂閱了哪篇文章或是分享了哪個書籤,或是留下較為完整的評論,更進一步地,可以看到與該文章或是書籤相關的連結,讓使用者作延伸閱讀。PTT的文章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反正新的文章多了,你的文章就被淹沒了。所以洗板很容易,只要版主一下子沒發現,鬧板的人可以在上面興風作浪。

於是就有版主和鄉民很生氣地在很多地方噓那些不爬文的人,譴責某些人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Mr. Saturday到是認為這些人實在沒有甚麼好罵的,問問題的人很多是沒有時間仔細爬文的人,爬了文爬不仔細也是無可厚非,在同一個板上搜尋文章,有時搜尋字用得不對,想找的文章就找不到了,PTT在資訊擷取上的搜尋功能連最原始的Boolean model都不是,搜尋時也不過就是看看哪些標題有搜尋字在裡面罷了。問問題的人有時候要的只是即時的答案,PTT之所以成功,不就是在於資訊分享的快速?

一個圖書館的藏書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有必要引進圖書管理和書籍搜尋的功能來方便使用者找到他想要的書,在網路上也是一樣,網路上的資訊太多了,搜尋引擎就出現了。如此使用者才不用在毫無組織的資訊中進行毫無組織的翻找。Mr. Saturday認為PTT的資訊和文章已經多到有必要出現一個完整的搜尋功能了。不過對於BBS這種介面而言,顯然難度是太高了點。

前面提到的流量暴增現象,雖然看來像是對於blogger或是網站經營者的一種鼓勵,其實這種爆增的流量就像是突然來的海浪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可以突然吸引一堆人到你的網站上來看特定的內容,但是卻不會真正吸引到相當多的忠實顧客或是blog reader。 那些突然造訪的人也只對於你網站上特定的內容有興趣,就像是去看正妹圖一樣,除了圖片,恐怕不會有很多人再去看看那些正妹寫的文章,進而成為忠實讀者。在對於流量的詮釋上,網站經營者一定要考慮到這樣的特殊效應。
__________________
A.一文請勿多貼。
B.請選擇相關屬性的版面發文。
C.各類廣告有專版,請勿隨意發至不相干之版面。
----------------------------------------------
發佈您網站的新聞請到 What's New 新聞發佈網來。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4  
舊 2007-06-29, 08:34 PM
dale 的頭像
dale dale 目前離線
進階會員
 
註冊日期: 2006-03-13
住址: 舊紙箱
文章: 137
發送 MSN 消息給 dale
預設

這一系列文章很有趣,但讀完之後,我有一種作者比較常去(幾乎只去?)人氣看板的感覺。

我自己的批踢踢經驗一開始和作者滿像的:大一時為了和同學聯繫而「不得不玩」,隨後為了自己的興趣,創立了英文詩討論板。後期的時間和精神大多花費在文學群組的組織和推廣。現在離職了,只會偶爾上站亂入革新會議。XD

*認真*不過,我還滿想問原作者:你真的認為觀察「鄉民」聚集的地方對於批踢踢這種不依循一般網站的思維模式、兼具學術網路和人氣網站特質的站,真的是適宜的檢視辦法嗎?

如同價值不見得能夠轉換成金錢,價值的觀察也不能單從流量最多的地方去看。或許很容易有:「這個站在做什麼?這個站有什麼好的?──欸,我們看看『大家』站在那裡?我們看看『大家』在做什麼吧!」但事實上那些有價值的很可能是冷僻、安靜的角落。一個城市最美好的地方不見得是市中心;對於經營者而言,常常必須面對八十、二十(甚至比例更懸殊)的效應。
__________________
Dale Chou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6:52 AM


本站主機由網易虛擬主機代管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4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